地处泰州市姜堰区南大门的顾高镇,与泰兴市元竹、新街相毗邻,隶属于黄桥老区,是经济薄弱镇,被列为重点扶贫对象。钱如平是该镇塘桥村人,多年来从事生猪养殖工作,但因其自有资金不足,一直以散养方式饲养,难成规模,除去成本所赚无几,因此他想进一步扩大规模,却苦于没有资金,计划一直没有实施。此时,姜堰农商银行扶贫贷款政策对于他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给予其资金支持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利率优惠。“我相信勤劳致富,只要有了农商行的资金支持,我一定可以尽快脱贫。”钱如平对自己的致富路信心满满。
对钱如平的支持仅仅是姜堰农商银行金融支持黄桥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姜堰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区有关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文件精神,紧扣扶贫工作要求,积极探索金融扶贫工作新思路,创新金融服务新举措,不断夯实基础,提升精准扶贫实效,有效助推老区人民奔上小康路。
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总行成立了以行长为组长,行长室其他成员为副组长,相关条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业务发展部为具体牵头部门,领导小组负责辖内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业务指导、责任落实、对具体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检查和督查,同时要求各基层机构成立工作小组,明确支行负责人为辖区扶贫工作第一责任人,做到机制健全、组织有序、责任落实、措施有效。
创新服务方式,增强贫困群体“造血”功能。该行深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以培养壮大老区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的,立足黄桥老区和贫困农户的实际,通过完善金融服务,促进贫困群体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以发展普惠金融为抓手,着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完善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金融便民服务点、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确保全区所有自然村满足农户各项支农补贴发放、小额提现、转账等基本服务需求,消灭金融服务盲区,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建成了覆盖贫困群体的普惠金融体系。
王兴林同样是塘桥村的村民,与钱如平一样,他也从事养殖工作,在家自建三间鸡舍用于饲养蛋鸡,现存量约5000只。王兴林告诉记者,自己养鸡人少工作量大,同时因为资金流动问题,在购买饲料上经常出现资金缺口,由于养殖业风险大,借款难问题时常困扰着他。就在其一筹莫展之际,他在村部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了解到姜堰农商银行推出了金融扶贫信贷产品,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申请,没想到很快便申请到了1.5万元扶贫资金。“农商行的扶贫贷款我们申请人仅需按照基准利率的50%付息,其余50%由财政贴息,对于我们贫困人民来说真是一项惠民政策啊!”谈到此,王兴林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开展调查摸底,用准用足扶贫政策。对姜堰区现有的14个镇2个街道、262个行政村按泰州市定标准进行摸底排查,对10678个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建档立卡,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建档立卡全覆盖。对于已经建档立卡农户对照扶贫条件认真筛选,对贫困线以下的建档立卡农户纳入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对象,并在村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对公示无异议的,填列《扶贫小额贷款农户备选名册》,报区扶贫办审核,经区财政局复审确定,做到精准扶贫。同时发挥客户经理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对辖内所有建档贫困农户逐户剖析致贫原因,采取一户一策、扶贫先扶志的工作思路,帮助他们制订致富规划,在实施帮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引导贫因户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型,以本地区特色种养业为基础,引导贫困农户加入当地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从事适合自身的经营项目,以此脱贫。
发挥扶贫效应,促进地区共同富裕。以老区扶贫为切入点,充分发挥“以点带面、以大带小、共同富裕”的带动效应,形成有区域特色的信贷扶贫新模式。针对不同贫困人群,采取灵活多样的信贷政策,对城区下岗人员,通过发放下岗再就业贷款,支持下岗人员再就业或创业。对不符合政府贴息条件,同时经济相对薄弱的农户,以惠农担保公司为平台,创新扶贫担保模式,为贫困农户提供免费担保,缓解其融资“担保难”问题,让有需求的贫困户尽早的到资金帮扶。
“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市民百姓”一直是姜堰农商银行多年来始终不变的市场定位,无论是支持“三农”还是扶贫,该行始终不遗余力,据悉,目前该行存量涉农贷款5.05亿元,累计发放下岗再就业贷款121笔,1204万元,符合政府贴息的老区扶贫贷款42户,63万元。
|